记忆中的风景丨雪后的汉口解放大道
热1已有 10522 次阅读 2019-10-20 22:021964年春节前,汉口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一日下午雪停后,天空乍晴还阴。在解放大道中山公园一侧的人行道上,一位年青画家摆开了阵势、眯缝着双眼,正在写生雪后的街景。
《武汉解放大道雪景》(油画·1964年)王居平
雪地上的气温非常低,他一边画、一边打着哆嗦,拿油画笔的手也在不停地发抖。但画着、画着…,渐渐地感觉不冷了,背后甚至还吹来一阵阵暖气。
他转身一看,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原来,身后站满了围观的瓜众,聚精会神、鸦雀无声。
看官们禁不住好奇了,这位画家是哪个咧?
他的名字叫王居平。
他是安徽宿县人,自幼生长在一个书香之家,爱好音乐和书画。从安徽颖州师范美术科毕业后,回宿县担任了中学的美术教员。
由于憎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他于1948年参加了革命,进入中原大学文工团工作,担任乐队二胡演奏员兼舞台美术设计师。
1949年他随大军南下武汉,考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原武昌艺专)美术系;1950年毕业留校任美术创作员;1952年任中南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组的组长。
中南文艺出版社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前身,美术组即是现在的湖北美术出版社。尽管组长的称呼蛮低调,但人、财、物一把抓,权力很大的。
此时的王居平春风得意,正值而立之年。他生的身材高大、浓眉方脸;不但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帅哥男神,还有一副温文尔雅的艺术范儿。
他的笔下,画的是汉口解放大道。
约1980年代解放大道航空路口的鸟瞰
扯起了解放大道,除了本地人、很多外地人也晓得。
因为它在1950年1990年间,曾经整整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骚。
作为汉口的主干道,坐落了许多新潮的、高大的建筑物,如瓜众们熟知的武汉商场、中苏友好展览馆、武汉剧院、汉口饭店和解放大楼,等等。
1928年的解放大道(西满路)
它不仅风骚,历史也很悠久。
1928年,为了招徕市民到华商**场(现址同济医院)**,修筑了一条连接航空路与江汉路的泥土路、时称西满路。
次年,汉口市工务局予以改造,用了16公分厚的碎石子铺路面,尚未设置人行道;1932年又扩建了一次,加宽至18米、中间铺设了5米宽的沥青,命名为中正路。
1932年的解放大道(中正路)
1959年的解放大道
1960年代的解放大道(左上方友好商场、右边中山公园大门)
1970年代的解放大道(左边武汉广播电台、右边友好商场)
1949年武汉解放后,正式改名为解放大道。
自1951年到1971年,又经过了5次大规模的改扩建,逐渐形成了一条宽60米、长25公里,西起额头湾、东抵堤角的通衢大道。
话到这里,看官们更加好奇了。
那么,王居平为么事要画解放大道咧?
扯起来有点巧板眼,所谓的“巧巧的爸爸生巧巧”。
一巧是他也是出生于1928年,与解放大道初建的时间相同;二巧是1952年他到中南文艺出版社工作,单位就在中苏友好展览馆旁边的“新育村33号”。
约1967年欢送知青上山下乡,车队经过解放大道电视台及中山公园的场景。
1980年代解放大道航空路的转盘
1990年代解放大道上马拉松长跑的人群
1953年王居平与朱儀的结婚照
1964年的解放大道,堪与当时北京的长安街相媲美,瓜众们骄傲地称之为“武汉长安街”。十几年来在此奔波来往、成家立业的王居平,也亲眼目睹了它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个画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艺术表现的冲动;尤其是面对大雪之后、银装素裹的街景,他不由得拿起了画笔和调色板。
油画的左前方,有一座当时比较罕见的、高约十几层的大厦,屋顶长方形的塔楼上,红旗招展、迎风飘扬。
油画《武汉解放大道雪景》的局部(友好商场)
1959年的友好商场
文革中的友好商场
这是大名鼎鼎的“友好商场”。
顾名思义,这幢坐落于解放大道690号的建筑,是中苏友好蜜月期间的产物。1959年9月29日下午,友好商场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
据说由时任武汉市长的刘惠农剪彩,出席开幕式的各界嘉宾上千人,其中有100多个老外。当天仅营业了4个小时,便接待了顾客2万多人,收入达5万多元。
用人山人海、财源滚滚的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油画《武汉解放大道雪景》的局部
油画的右边,一根崭新的水泥柱子格外的引人注目。
这是刚刚立起来用于电车供电使用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横杆上尚未架设电线。由此,看官们便知道了解放大道最初开始跑无轨电车的时间。
沿着道路向西望过去,路面上有不少的行人和三轮车,前头匆忙地跑着一辆红白色的公汽;当时的这种公交车,大约可载客30人左右。
在郧阳山区写生的王居平
《妇女》(素描·1960年)王居平
《老农》(素描·1975年)王居平
我与王居平打交道,始于1982年。那会儿,他担任湖艺美术分部工艺系基础教研室的主任,我们既是同事、他也是我尊敬的师长。
在此之前,他既经历了艺术的辉煌、享有盛名,也走过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风风雨雨。
1954年,他的宣传画《争取和平与友谊》入选“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提名展”,并获得了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成为1955年7月“美术”杂志封面的作品。
《争取和平与友谊》(宣传画)王居平(刊于1955年7月“美术”杂志封面 )
约1981年王居平给学生示范写生
在1956年“湖北省第一届美展”上,他的油画《晨》获油画作品一等奖;他与夫人朱儀合作的年画《新年吉庆图》也获得年画的一等奖,并由人民出版社发行,印数达370万份……,等等。
但1957年他蒙冤受屈、被错划成右派份子,文革后又下放到郧阳山区参加劳动、改造思想,直到1980年才调回武汉。
他的夫人朱儀也在湖艺工作,任图书馆阅览部的主任。
约1980年王居平与夫人朱儀
朱儀是汉阳人,生于1927年。在家里兄妹6人中,排行老大。
她的父母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特别是母亲对子女们的影响非常大。她的四弟朱达成是也香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我曾撰文介绍过。
她于1948年考进武昌艺专西画系,后转入并毕业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1950年代后担任美术编辑、从事年画的创作,发表作品数十种,曾经风靡一时。
他们夫妻俩年岁相仿、志趣相投;鸾凤和鸣、相濡以沫,一同渡过了漫长的岁月。
《连年有余图》(中国画)朱儀
如今,老俩口的身体都不错。
尤其是王居平,尽管已92岁的高龄,还是鹤发童颜、身板硬朗;同我聊起一些往事的时候,依然思路清晰、兴致盎然。
他的油画《雪后的解放大道》,现在由湖北美术馆所收藏。
在这幅作品中,景物一气呵成、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境和情感;画面色调柔和、笔触生动,显示了高超的写实能力与水平。
新、旧解放大道的对比(友好商场现为武广)
王居平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
油画《武汉解放大道雪景》,不仅是汉口沧桑巨变的历史缩影,也成为了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完美地阐述和演绎了他的艺术理念。
我心目中的风景,王居平竟然与解放大道连为一体、傻傻的分不清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