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羽先生早年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学习,倾心于吴昌硕的写意花卉艺术,其后又于北京师从齐白石,专事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探索。又从青藤、石涛、八大山人及扬州画派中广为汲取营养,集各家之长,成自己面目。陈大羽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曾任美术系主任、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及南京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上海美专到南京艺术学院,数十载风雨沧桑,桃李满天下,江南写意花鸟画家多出其门下。陈大羽先生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和在美学美育上的深厚造诣,都为江苏地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在齐白石的诸多入室弟子中,陈大羽先生又以极富个性的面目自立于师门内外。其画风坚实饱满、气势雄浑、笔墨酣畅、纵横驰骋、新意迭出,被齐白石赞赏为“赵吴之后,独见陈君”,更与北方的李苦禅并称为“南陈北李”。民间素有“白石虾虫悲鸿马,可染水牛黄胄驴,苦禅老鹰大羽鸡”的美誉,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陈大羽先生一直贯彻实践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倾其艺术生涯在传统绘画领域积极探索,作品永远表现出阳刚豪迈之气。他对大写意花鸟画的最大贡献在于: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的温文儒雅气质,代之以豪情奔放的现代情怀。在吴昌硕、齐白石的风格基础之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用浓墨重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将传统中国大写意画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高度。
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画的发展,陈大羽先生的艺术成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他坚守以书入画的传统,具有书法、篆刻的深厚功底。在学画的同时,勤练书法,从唐人碑刻入手,又临摹汉魏碑,打下隶书、篆书的扎实基础。他的书法以篆书与行草著称,在吸收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篆刻方面,他早年从师马公愚、诸乐三,被其师称赞为“深得汉人遗意,不趋时媚俗,他日当目无浙皖,自成一家”。陈大羽先生将他在书法与篆刻中积累的笔法与笔意,融入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并且在画面气息上相融相通,成为书画结合的成功典范。可以说先生深刻领悟到中国书画创作的精髓,以笔墨的章法彰显中国书画的精妙,以笔墨的性情凸现中国书画的神韵,并且以他丰硕的书画成果,映现了中国书画的无穷魅力。
本次展览展出了陈大羽先生各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百九十余件,是对陈大羽艺术世界一次全方位的回顾。展出作品时间跨度从拜师学画的1945年直至去世的2001年,既包括闻名于世的花鸟、书法代表作品,也包括难得一见的山水、人物精品。其中,四十年代的作品主要代表了他对前人传统的临习,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代表了他在写生中对自然的师法,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主要代表了他突出的个人风格。这些作品既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此构成了陈大羽先生辉煌的书画世界。江苏省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博物馆,其收藏、研究与展示的重点在于江苏地域出现的杰出艺术家,陈大羽先生的展览无疑是一次绝佳的艺术呈献。
——孙晓云
(引自江苏省美术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