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婉之
画家和农民有啥联系呢?这里牵扯一个思维问题。
一位农民从青年到老年为自己在村里同一个地方造了三次房子,从茅草房到泥瓦房到瓷砖彩瓦房,全家一辈子省吃俭用把钱全砸在造房子上了,这些钱最后全变成了死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变成一堆废建筑物,更加可怕的是他把他的下一代也固化在这片土地上了,这些矗立在交通不便,且并不山清水秀的农村的新房,既不能为他们的下下代提供进县城读书的机会,也无法出租成为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这就是思维固化带来的可怕之处,穷者越穷,还不知为何而穷?
我们的画家队伍中有这种农民思维的画家还不少。他们每天勤奋的临摹写生,却一辈子没法突破自己,常常为自己惯有的思维方式感到苦恼,但又苦于很难改变。这些难以让自己改变的羁绊,是周围环境对人的思维固化造成的,就像农民在村里造房子,当隔壁造了新房,他觉得自己也必须造而且想法强烈,否则会被村里人看不起甚至被欺负。不是每个农村家长都是孟母,懂得通过三迁来改变下一代的思维,从而改变了下一代的命运。我想起那位前两天网络热传的农村北漂姑娘,每月只花200元的伙食费用,最后在北京5环内购置了一套价值近300万的房子,听听真的有点悲壮, 至少这悲壮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父辈没法让下一代改变思维,那么下一代只能靠自己转变思维了,思维加上有效行动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画亦如此,突破固有思维总是需要勇气的,要经历被嘲笑和被孤立,甚至是悲壮的。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